close

 

台灣的棒球之路

1362501042-1352177150  

之所以會以這個題目作為書寫的主題,最大的原因是,球迷們根本不知道台灣的棒球,引以為傲的國球,究竟是以甚麼樣的風格存在這個島上的。台灣的棒球出自於日本,但經過這麼多年,在國際賽上我們從來沒有過「取而代之」的雄心壯志。只要贏了韓國,能夠晉級就算完成任務,不以屈居老二為恥,似乎冊封個「亞洲第二」的頭銜給我們,整個島上歡聲雷動是可以預期的。

賽場上沒有十足的企圖心,總是抓誰、閃誰,而反觀南韓,他們的棒球也是來自日本,但他們對日本始終抱持高度的敵意,這個強大的求勝意識讓自2003年亞錦賽輸給台灣後,他們的棒球工業急起直追,在2006年世界棒球經典賽中,以預賽全勝,一舉奪下季軍,其中不僅打敗宿敵日本隊,還贏了大聯盟領軍的美國隊。

 

外國人眼中的台灣選手

記得曾經在一篇報導中,得知美國大聯盟球探,對於亞洲棒球三強台、日、韓的年輕球員所做的定義。

他說:「日本球員非常細膩,就像他們國家的國情所展現出對棒球的執著,在場上一舉一動都非常到位,我曾經去日本職棒現場看他們熱身,我感覺每個內野手像是在跳舞一樣。」

對於韓國球員,他說:「韓國球員對於勝利所展現的企圖心,令我感到驚訝,特別是在經典賽上,他們打者的力量越來越強,投手平均的球速也提升不少,有些球員甚至不輸給美國境內的首輪選秀。」

那我們所關心的台灣球員,他的定義是:「台灣球員非常有天分,但在大賽上心理素質卻相差許多。特別是在少棒、青少棒階段,台灣同齡的球員比美國本土球員,成熟度來的高。」

看出來了嗎?日本人的棒球在於「細膩」,對於「野球」的態度甚至是戰戰兢兢,場上的態度永遠是全力以赴,不論對手的強弱;韓國人的棒球在於「力量」,為了打倒日本、甚至美國,這樣不服輸的性格,所產生出來的棒球概念及選手,諸如我們所見的秋信守、李大浩、柳賢振,這是他們所認為的棒球。

那台灣呢?球探口中一句「非常有天份」乍聽之下似乎是崇高的稱讚,但我們的小球員應該在身心成長、發展健全的年紀,全都被嚴格式的軍事棒球訓練給綁住了,過於迂腐化的合宿制度,以及體育班制度,完完全全限制住球員。

無怪乎我們在少棒、青少棒總是能獲得相當可觀的成績,我敢說別國的小孩對於這樣的比賽,都是以打「身體健康」為主要目的,因為他們拚的是未來,而不是眼下這短暫的冠軍杯。

O_20110718035457   

筆者以代班的身分,短暫帶過日僑國小的日本小孩打球。在打擊練習中,小孩子幾乎不選球,對於練習中能夠盡量去出棒的位置,完全不放過。原因是在於他們對於擊球的觀念。我曾問過其中的小孩,他說教練告訴他,只有當把球打的強勁,才有可能對守備方造成威脅,穿出去防線形成安打的機率,也就提高許多。

筆者相當訝異這麼小的孩子就可以有這種觀念,更重要的是,教練從來不苛責揮空、乃至於被三振的球員,我相信這換作在台灣教練,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另外,這支球隊幾乎不花任何時間,去做過多且無謂的體能訓練。特別是在團體出席的場合,「做能夠對團隊產生最大效率的訓練」才是他們首要的目標,體能這種事情,選手們能夠私底下執行,以他們的年齡,體能訓練是多餘的。

更重要的是,他們利用放學的課餘時間,以及周末的假日來練習。完全不佔去上課時間,選手也有充足的體力去面對課業,相較於體育班上午上課下午練球,上課時間幾乎在補眠,這樣的時間運用,更有效率。

 

非主流的棒球觀念

近年來我們的青棒賽中,全壘打的比率節節下降。自從改打木棒後,更是淒慘。因為木棒的特性,以及高中生的技術有限,連帶的使投手素質跟著降低,面對毫無威脅性的高中木棒打者,投手不需要相當快的球速就能宰制比賽。

就有美國職棒球探表示:「每位投手一場球,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投外角球,台灣打者過於強調推打技巧,外角球能『拉』者寥寥可數,揮棒速度慢,使打者很難靠打擊就獲得國外球探青睞。」所以國外球探來台選才,重點多放在投手身上。

國內教練觀念未更新,也是棒球停滯不前的原因之一。大聯盟的主流打者,多半都是以能夠量產長打為多,長打也最能夠直接帶給投手傷害,但國內棒球輕視長打伴隨而來的高揮空率,試問,哪個長打者怕被三振?貝比魯斯曾說過:「別讓三振的恐懼影響你揮棒的決心。」選手害怕揮空,以及上場空間的壓縮(打不好坐板凳),漸漸養成了只在乎將球碰進場內等,追求推進及不被三振為原則的打擊概念。而選球能力就突然成為最重要的事情,但選球是選掉好球帶以外的壞球,而台灣的打者卻變形成「兩好球再做攻擊、打第一球出局是愚蠢的」這樣崎嶇詭異的想法。

1362845600-1957112458_n    

人才外流難以抬頭

觀念問題也反映在人才外流上,為什麼多半的青棒選手,儘管簽約金只有幾萬美元卻甘願西進,最主要的還是在於美國先進的環境及觀念。深入職棒隊伍,多數旅外歸國的球員,若有一定旅外經歷,回國效力後無不立馬成為球隊主力,而本土球員自然退居二線。這樣弔詭的循環,不斷出現在中華職棒,形成外來的和尚不只會唸經,還可降妖伏魔,可見環境、觀念的落差已產生極大的落後,就算沒打過大聯盟,或上過日職一軍,只要喝過洋墨水,回來馬上就打死一票人。

這也說明了義大犀牛能在短短不到一年,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也是因為環境造就他們。在共體時艱,資金縮減的逆向操作之下,義大只需要砸重金就能輕易吸引球迷回流。正所謂「本小利多利不多,本多利小利不小。」沒有把餅做大,職棒環境當然不斷虧損。

 

1362845581-1373453940_n  

台灣每每在國際比賽中,面對日韓強敵環伺,長久下來無法突破。而一直被我們視為世仇的韓國,就在柳賢振 (緩急自在的控球藝術家-柳賢振) 從韓職無縫接軌美國大聯盟後,完完全全被拋諸腦後。儘管我們的少棒不斷讓國際驚豔,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成棒階段我們幾乎踏不出國際,被封鎖在亞洲,若不是王建民、郭泓志、陳偉殷等人的努力,台灣的棒球是很難走向世界的。能夠將球員不斷地往外送,持續地站上國際的舞台,才是真正為台灣的棒球,做出永續經營的好方式。

 

中華隊MV

 

 

台灣的奇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 Tseng 的頭像
    Ken Tseng

    Ken Tseng的棒球那些事

    Ken Ts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