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季結束這麼已經好一陣子,今年最大的新聞或是台灣棒壇應該嚴正看待的就屬南韓職棒出了一個本土投手無縫接軌大聯盟--那就是掛著國民投手招牌的柳賢振。

之所以跟韓國棒球比較的原因是這個國家的棒球在若干年前是和台灣棒球差不多水準的,只是從2003年亞錦賽再見安打輸給台灣後就換我們被拋在腦後。

其實從很多地方可以看出端倪,先說說亞洲職棒大賽跟交流賽,與我們友好的日本職棒圈開始將韓國當作不可小看的對象,甚至多次舉辦交流賽先邀請南韓職棒隊在春訓或是秋訓進行對抗賽。

台灣也有很多職業隊,但為何不找我們其實答案立見分曉,之後開始的亞洲職棒大賽連辦四屆過後,中間也宣布停辦。

沒多久就出現日韓職棒總冠軍對抗賽(日韓クラブチャンピオンシップ,NPB-KBO Club Championship)為2009年所舉行的國際對抗賽,起因於已舉辦過四屆的亞洲職棒大賽,不堪虧損連連,加上票房不佳,於是主辦方日本野球機構決定停辦一年,另決定2009年以較小規模的日韓冠軍對抗來取代,由日本職棒與韓國職棒的總冠軍球隊展開一場對抗賽,但也有部分日本媒體也將本次比賽視為『亞洲第一』的爭奪戰,而期間中華職棒大聯盟一度有意加入對抗賽,後遭NPB官方否決

再看看這兩屆日本職棒冠軍隊巨人跟羅德派出的打線陣容:巨人軍將該年的主戰投手內海哲也跟岡薩雷茲等人上場先發,打線也都是季賽模式,連兩屆都是如此,完全沒有僥倖。

再對照郭源治之前向媒體表示過的話來看,他說:「想要讓日職與韓職派出總冠軍的陣容來台,中職球隊一定要夠強、更強,多多擊敗他們,他們就會派更強陣容。」郭源治表示,不能要求別人用什麼陣容,反過來中職要強到讓他們生畏。

郭源治表示,亞職一定要續辦,而且中職要爭取主辦,讓日、韓球隊來台比賽,不僅可以提升中職參賽球隊的經驗值,其它球隊的教練、球員也要多到球場看球,汲取他人練習或比賽時的技術與態度。

當然一定有人會說我們還會贏日本或南韓啊!短期杯賽當然有機會,但把時間軸拉長跟球員質量來看,日韓可以組兩到三支國家隊,而且不用靠旅外選手。因為旅外選手的變異因子非常大。

再從這次的台日棒球交流賽來看,日本武士隊挑選大量日本職棒年輕菁英球員,平均年齡僅24歲,目標很明確,那就是放眼2017年WBC經典賽,不但要增加年輕職棒選手的國際賽實戰經驗,同時,也讓諸如小久保裕紀、稻葉篤紀、奈良原浩、村松有人、仁志敏久、鹿取義隆等年輕教練的汲取國際賽經驗值。

原本中華戰士組隊結構應該是中華職棒球員為骨幹,搭配部分旅外球員和業餘潛力新秀出擊,無奈中華職棒和中華棒協權力鬥爭,原本中職希望在明年3月間再舉辦台日交流賽,避開台灣大賽和亞洲職棒大賽,以免兵疲馬乏,只可惜中華棒協仍堅持在11月間開打,中華職棒只好缺席這一次難能可貴的台日交流盛宴。

再從選手結構來看,台韓在大聯盟的人數多寡是一個因素來探討其他問題,只不過我覺得更強烈的就屬柳賢振跟大聯盟球隊簽下長約之外還年薪千萬,這是一個癥結點的原因在於,不論是在MLB或是NPB我們幾乎少見本國選手跟成棒簽約後然後直接攻向水準更高階的外國職棒系統,多半都是在養成階段就被球探攔胡了。

這個原因有很大成分是國內的養成體系有很大問題,也造成球探多半覺得帶回本國養會比較有未來性,陽岱鋼是特例基本上他可以算是日本選手,他也是透過選秀的;近年來大概只有許銘傑算是跟國內職業球團簽約後再前往日本的,其他的都要重新從二軍出發。

美國當然更不用說,大概只有倪福德是攀升速度最快的,所以南韓棒球竄起的速度跟質量也就更顯驚人,對照中華職棒本土投手,幾乎沒甚麼人可以再前往更高殿堂然後獲得更高薪水的,與其說是薪水讓人才外流,倒不如說是養成體系或是教練觀念嚴重落後才讓人才流失得更快。

最後要提到韓國職棒圈的一位選手,宋津宇投手,現在已經是教練身分。他在2002年拿下生涯第147勝,超越宣銅烈成韓職最多。21年間共出賽672場、210勝都是韓職紀錄,另有153敗,防禦率為3.50;他的滑球與曲球評價相當高,常被作為投球教材。韓國職棒到目前為止唯一一位生涯200勝以上投手,退休之後仍活躍於球界,時常在台灣、韓國兩地作交流,因此受到巨人隊注意,欲網羅為教練團之一,引退之後從2010年3月開始日本職棒讀賣巨人隊2軍,與一樣是韓國出身(生)的金玄旭一起進行教練進修。從2011年開始為韓華老鷹隊回歸擔任投手教練一職。

我想上述這件事在台灣從來沒發生過,大多都是把選手送往日本或美國秋訓幾個禮拜,根本學不到東西;但像韓國這樣把教練送往日本學觀念的,我想絕對是韓國棒球起飛的原因。

柳賢振的例子絕對會越來越多,那麼中華職棒呢?

 

延伸閱讀 {緩急自在的控球藝術家-柳賢振}  {台灣的棒球之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 Ts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